2023年阅读计划

阅读是一生的事业,2023阅读计划

  1. 《聪明的投资者》1月
  2. 《星巴克流:好员工的培养法》4月
  3. 《混合云架构》1月ε
  4. 《黑客与画家》ε
  5. 《知行合一:王阳明》3月ε
  6. 《深入浅出Docker》3月
  7. 《足彩投资-赔率核心思维》1月
  8. 《我的二本学生》2月ε
  9. 《黑客与画家》2月ε
  10. 《产品思维-从新手到资深产品人》4月ε
  11. 《徐霞客游记》5月ε
  12. 《ToB的本质:行业逻辑与商业运作》7月
  13. 《Spring Security 实战》7月
  14. 《密码了不起》8月
  15. 《任正非传》7月ε
  16. 《人生路遥》8月ε
  17. 《毛泽东的书单》8月ε

2022年阅读计划

2021年阅读计划

2020年阅读计划

2019年阅读计划

2018年阅读计划

2017年阅读计划

2016年及之前所看之书

【转】SAAS软件-ToB 破局之道

一篇把中国企业软件真正的困局、现况和我实践的破局之道串起来讲完。

有未知,就有预知。有预知,就有无知。

我们回到现实。中国 SaaS 的基本市场情况,我叫它“捡烟屁股”。

在两三年前,美股 SaaS 还没如此规模的、成批量的爆发,该领域国际资本还未外溢到中国,大部分 ToB 人只能徘徊在中国经济主体之外,捡着中国经济发展的缝隙,寻找客户,像在捡别人抽剩下的烟。

SaaS 产品通用性根植于目标市场中实践和流程的通用性,不能凭空编造而来。

而在中国企业中,由于通用行业范式的缺失,市场竞争机制的不透明、甚至不可控制、无法预测,市场主体的经营管理模式千奇百怪,行业和区域间沟壑纵深。由此得出推论:中国的企业软件模式,必然体现为“主干小、四肢大”的“向日葵模式”

以竞争为核心的市场,天天看的都是对手,打的是情报战。以客户为核心的市场,眼光才能看向客户,打的是服务牌。只有后者,才会行业有长久效益,也才有持久增长的基础。

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最高效的办法,其实就是最土的办法:抄作业。然而,如果抄个答案,没理解过程,无法推一反三,必然在中国这片迥乎不同的土壤中,无法得以应用。必须把信息拆开揉碎,消化掉,变成自己的养分,并因地制宜地创造最佳方案。这种“既有方案分析、拆解、组合、应用”的思路,和发达国家的“探索创新”模式,对资源、人员、理念的要求完全不同,也不应追求相同。

产品经年累月积累的那剩余 80% 的功能,就只为满足剩余 20% 客户中的一小部分。很多产品能力,我扪心自问,没有信心哪怕 2% 的客户能够使用到,但为了“未来可能出现的需求情况”,仍然会做到主线版本中。这和纯粹做交付和服务比起来,毕竟有产品在,肯定要更好。但距离理想仍然很遥远:这是偷懒的做法,给了自己在“做产品”的虚假预期,得以获取心理慰藉,其实还是在做交付,只是把交付做进了产品。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ltDGK5BCjnwW-n1V2OElQ

《开挂扩张》摘录与所思



有一次贝佐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他最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这个行业会有什么样的变化?然后他答:“我发现,很少有人问我另外一个问题: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你需要将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比如在亚马逊的零售业务里,我们知道消费者会想要更低价格的产品,十年以后肯定还是这样;他们想要更快的物流,更多的商品选择,这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

“很难想像会有顾客在十年后跑来和我说:杰夫,我很喜欢亚马逊,但你们的价格能不能贵一点,或者到货时间再慢一点?。。。。。。所以,我们就会把精力放在这些不变的东西上。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在上面所有的投入,会在十年里持续不断地让我们受益。

“所以,如果你发现了一个很值得做的事情,而且十年后也不会变的话,那么它就值得你投入大量的精力。”

看见这番话的一瞬间,我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我完完全全被这个“寻找不变量”的思维惊呆了。在大家都寻找变量,追寻风口的时候,亚马逊的选择是寻找不变量。那么,寻找不变量的关键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去除伪决策因素。什么是决策因素?

。。。。。。

很多人非常聪明,他们花很多功夫去研究行业趋势,判断当前是否处于行业风口,又有哪些是目前的风口行业,但是如果不排除大量的伪决策因素,可能就会陷入,知道得越多,越感觉棘手,陷入原地的情况。

在纷繁的商业市场中,哪个因素,是用户永远在意,永远不变的呢?

便宜。

。。。事实上,只要价格的降幅足够大,任何人都抵挡不住这样的诱惑。

很多时候,在纷繁的市场中,我们往往被各种新概念,新点子迷乱了双眼,这个时候,不如静下来,寻找不变的量,有时它会帮助你走得更远。

。。。你握着的是冰冷的手机,购买的是没有生命的无机体商品,但你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快乐。

这就是拼多多从头到尾做对了的那件事。

找到一件事的不变量,坚持做下去。想想你有什么好习惯坚持了十年以上?或许就明白了。

应用身份服务(IDaaS)-从是不是客户痛点说起【转】

应用身份服务的客户痛点最开始都不痛(或无关紧要),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会越来越痛,越来越紧急。
为什么不痛,主要是因为没有业务应用或应用太少,员工也少,也就体现不出来问题。

从企业信息化说起

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也就是一场不断创建信息系统(业务应用)的过程。
剖析任何一个业务应用,会发现业务应用都是有两部分组成:业务与安全。如下图:

继续阅读: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758176

2022年阅读计划

阅读自有书,2022阅读计划

  1. 《耐心的资本》1月ε
  2. 《趋势交易》1月ε
  3. 《开挂扩张》2月ε
  4. 《Node.js实战 第2版》 2月
  5. 《强权与铁腕 普京传》3月ε
  6.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第2版 3月ε
  7. 《Java核心技术 卷二 高级特性》4月ε(10年后重读)
  8. 《OOD启思录》5月ε
  9. 《彭德怀传》6月
  10. 《走向卓越工程》6月ε
  11. 《止损:如何克服贪婪和恐惧》7月ε
  12. 《向上生长》8月ε
  13. 《小米创业思考》9月ε
  14. 《巴菲特传》9月ε
  15. 《一个聪明的投资者》10月ε
  16. 《大型互联网企业安全架构》10月ε
  17. 《大器晚成》11月ε
  18. 《单元测试的艺术》11月
  19. 《聪明的投资者》12月ε

2021年阅读计划

2020年阅读计划

2019年阅读计划

2018年阅读计划

2017年阅读计划

2016年及之前所看之书


一些阅读中的摘录(202107)

我想了想,为什么草什么都没干就被马牛羊吃了,那草岂不是很可怜?如果区别是在于植物没有生命不会思考,那为什么马牛羊有思考还是不跑走或者是反抗?为什么他们没有形成类似于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升级?是不是说明其实他们也不会思考?从这个角度看那,他们跟草有什么区别?草存在的意思是不是就是要给更高级的生物提供食物?这么说来,牛羊是不是也是为了支撑很高级的生物去思考和探索世界?
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意义的,人进化了思考能力,总结出了文明,然而这种思考跟现实有产生了极大的困惑:每个人生存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过答案,而生命总是会终止,这么一来,反而衍生了更多的痛苦。
所以,不会思考的生命,就有如蚂蚁那样,未必不是一种幸福。

— 摘至《赵武的自留地》公众号文章“美”

.

“截止2017年年底,公募基金偏股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为16.5%,债券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7.2%。公募基金行业累计分红1.71万亿元。为投资者整体创造了很不错的长期价值。”

— 摘至《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

投资通常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计划,是一个近乎机械化的致富过程。

大多数投资者注重个人经验,而不是基础事实或基本利率。也就是说,他们重直觉而轻事实。

大多数投资者偏爱复杂公式,而轻视简单公式。他们似乎有这样一种观念:不复杂不困难的公式不是好公式。

— 摘至 《富爸爸 投资指南》

读《聊聊‘架构’》— 尚不够架构

内容摘录:

  • 业务和架构,是压在软件从业人员身上的两座大山。页软件从业人员手上却只有一个武器:技术。可是这个武器还时灵时不灵,
  • 业务和架构都是处理人的问题。而技术人员最讨厌处理的就是人的问题,心里面厌恶,却又无法逃避。
  • 架构的目的并非产生一个业务之外新的东西出来,只是为了让业务长得更加高大强壮,服务于更多的人。
  • 做架构的人必须亲自体验业务,感受业务,才可能真正认识业务的个性,真正认识业务所面临的问题。
  • 识别问题这个能力基本上就决定了架构师的水平。
  • 识别了问题的主体,自然而然地就附带了这么多的隐含信息。挖掘出隐含信息,就自然而然能够问出来其他问题了,
  • 架构切分实际就是对利益相关人的利益进行切分或合并,使得每个利益相关人的权责是对等的,每个利益相关人可以为自己的利益负责。
  • 架构切分的最终结果都会体现在组织架构上,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架构落地并推进。
  • 一个好的架构拆分,会形成一棵树,慢慢会长成一片森林。
  • 架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增长。
  • 架构师有权力的同时也有其义务,也是权责对等的。架构师要时时把增长放在自己的第一考虑要素,把识别核心生命周期及其主体作为第一思考,这样才能确保权力的合理分配,保证增长的效率。这是真正的架构师和普通人思考的区别。
  • 要知道,工作是否完成由业务人员决定,而不是软件工程师自己。
  • 随着对业务的熟悉,对时间的恐惧才会慢慢地消失。对业务领域理解得越深入,就越知道如何去发现问题,慢慢就成为业务专家了。
  • 形象一点说,业务是硬币,架构和技术是硬币的两面。
  • 要知道开源的只是代码而已,而代码并非软件生命周期的核心。
  • 软件生命周期的核心是代码的运行生命周期和用户访问生命周期,而不是代码的建立生命周期。
  • 很多软件工程师学了大量的算法和计算机基础,然而在工作中发现派不上用场。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些内容是为了在科学领域做研究准备的。而在业务领域,大多是如何把现有的业务在软件中模拟出来的问题,并没有太多高深的数学问题。
  • 软件的拆分必须要和业务的拆分对应起来,
  • 很多人总是拆不好的原因,就是忽视了业务生命周期的分析。因为软件的核心是模拟业务,而业务代码又是按照业务的生命周期组织的,
  • 大数据其实说的是新的针对大量数据的处理技术,并非“大数据”这个概念表面文字那样是说“数据”本身。
  • 数据库事务只应该存在于和数据库打交道的存储代码中。

 

推荐你去品一品此书。

20210110221948

 

 

2021年阅读计划

阅读自有书,2021阅读计划

  1. 《区块链:新经济蓝图及导读》1月
  2. 《习惯的力量》2月
  3. 《兴趣变现》6月
  4. 《起源 万物大历史》6月
  5. 《逼近的瘟疫》1月
  6. 《富爸爸,穷爸爸》1月
  7. 《30岁之后,用钱赚钱》2月
  8. 《巴菲特致股东的信》6月ε
  9. 《商业简史》刘润著
  10.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7月ε
  11. 《规模 复杂世界的简单法则》
  12. 《大器晚成》11月ε
  13. 《价值:我对投资的思考》9月ε
  14. 《密码工程:原理与应用》
  15. 《富爸爸投资指南》3月
  16. 《带团队》曾仕强  4月
  17. 《疯狂工作流讲义》5月
  18. 《分布式服务架构》5月
  19. 《朱德真情实录》4月
  20. 《定投十年,财务自由》6月ε
  21. 《邓小平传(权威精装版)》6月ε
  22. 《实现领域驱动设计》6月ε
  23. 《走出软件作坊》完整版 6月ε
  24. 《凤凰项目:一个IT运维的传奇故事》6月ε
  25. 《醉汉的脚步》7月ε
  26. 《RocketMQ实战与原理解析》7月ε
  27. 《中国人的精神》8月ε
  28. 《OKR工作法》8月ε
  29. 《深入理解Spring Cloud与实战》8月
  30. 《微服务架构与实践》9月
  31. 《平台革命》9月ε
  32. 《血战长津湖》10月ε
  33. 《有效管理的5大方法》10月ε
  34.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11月ε(第二遍)
  35. 《耐心的资本》12月ε
 > 2021年6月爱上电子书,提升阅读量,更多利用零散时间。

2020年阅读计划

2019年阅读计划

2018年阅读计划

2017年阅读计划

2016年及之前所看之书